学计算机的那个

不是我觉到、悟到,你给不了我,给了也拿不住;只有我觉到、悟到,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0%

HTTP协议

HTTP协议

在HTTP建立之初,主要就是为了将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文档从Web服务器传送到客户端的浏览器。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应用层协议的一种,请求/响应报文的组成结构

报文格式

请求报文的格式

1
2
3
GET / HTTP/1.1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0_5)
Accept: */*
  • 三个部分
1
2
3
请求行
请求头,都是以 key-value形式组成
实体主体 , GET 请求一般不带有实体主体

响应报文的格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HTTP/1.0 200 O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137582
Expires: Thu, 05 Dec 1997 16:00:00 GMT
Last-Modified: Wed, 5 August 1996 15:55:28 GMT
Server: Apache 0.84

<html>
<body>Hello World</body>
</html>
  • 三个部分
    响应行
    请求头,都是以 key-value形式组成
    实体主体

HTTP的特点

无连接

无连接, 每次请求有一个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过程
可以通过HTTP的持久连接方案来进行HTTP无连接的一个补偿

  • 非持久连接,在 Client 和 Server 的交互中,打开一个 TCP 连接,进行网络数据的传输,然后关闭这条 TCP 连接. 之后发送第二个请求的时候可能需要重新打开一个 TCP 的连接 。 也就是说每次请求接口都需要重新建立一个 TCP 连接,经历 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 持久连接 , 打开一条 TCP 通道,之后可能在一定时间内, 多个 HTTP 请求可能会在同一条链路上进行请求和响应的传递.

  • 持久连接涉及到 HTTP 的哪些头部字段呢?

1
2
3
Connection : keep-alive 客户端期许采用持久连接
time : 20 多长时间有效
max : 10 最多可以发生多少个 HTTP 请求和响应对

状态码

1
2
3
4
5
1xx 代表临时响应,需要请求者继续执行操作的状态代码。
2xx 代表的多是操作成功。
3xx 代表重定向,表示要完成请求,需要进一步操作
4xx 代表请求错误,表示请求可能出错,妨碍了服务器的处理。
5xx 代表服务器错误,表示服务器在尝试处理请求时发生内部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是服务器本身的错误,而不是请求出错

GET和POST请求的区别

  1. GET 请求参数以 ? 分割拼接到 URL 后面 ,POST请求参数在 Body里面
  2. GET 参数长度限制 2048 个字符 , POST一般没有该限制
  3. GET 请求不安全 , POST请求比较安全

从语义的角度来回答

  1. GET 获取资源 ,安全的 , 幂等的 , 可缓存的
  2. POST 处理资源 ,非安全的 ,非幂等的 , 非可缓存的
  • 安全性 : 不应该引起 Server 端的任何状态变化
  • 幂等行 : 同一个请求方法执行多次和执行一次的效果完全相同
  • 请求是否可以被缓存

HTTP连接管理

连接模式

HTTP有两种连接模式,持续连接、非持续连接

  1. 非持续连接 指的是服务器必须为每一个请求的对象建立和维护一个全新的连接

  2. 持续连接下,TCP 连接默认不关闭,可以被多个请求复用,采用持续链接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每次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时所花费的时间。

1
2
HTTP1.0 以前默认使用非持续链接,但是可以在请求时,加上Connection:keep-alive来要求服务器不要关闭TCP连接
HTTP1.1 以后默认采用的是持续的连接。

目前对于同一个域,大多数浏览器支持同时建立6个持久连接

无连接?有连接?

无连接: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无连接的含义可以结合HTTP无状态的含义在应用层面上去理解:每一个请求都拥有自己的请求体,期望接收到唯一的对应的响应体,而每一次的请求都相互独立,与上一次或下一次的请求毫无关系,哪怕是在同一条连接中(后面说的长连接)。

1
2
TCP的面向连接是基于网络底层的数据传输。
HTTP的无连接是基于应用层面的沟通交互。

从短连接到长连接

  • HTTP/0.9:最早发布的1991年0.9版,该时期的HTTP协议十分简单,只支持Get请求,采用短连接的方式,也就是说,客户端和服务器每进行一次HTTP操作,就建立一次连接,任务结束就中断连接。

  • HTTP/1.0:1996年发布,默认使用短连接,提出长连接(也叫持久连接)的概念,但当时仅提供初步的支持。

  • HTTP/1.1:1999年发布,默认使用长连接,用以保持连接特性。使用长连接的HTTP协议,会在响应头加入这行代码:Connection:keep-alive

1
2
HTTP/1.1 版本的默认连接都是持久连接。为此,客户端会在持久连接上连续发送请求。当服
务器端想明确断开连接时,则指定 Connection 首部字段的值为 Close。

持久连接的特点是,只要任意一端 没有明确提出断开连接,则保持 TCP 连接状态。

1
2
3
4
5
6
在使用长连接的情况下,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
TCP连接不会关闭,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时,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
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Keep-Alive的默认参数是
[timout=5, max=100],即一个TCP连接可以服务至多5秒内的100次请求),可以在不同
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实现长连接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支持长连
接。

HTTP协议的长连接和短连接,实质上是TCP协议的长连接和短连接。

TCP短连接长连接都由客户端发起,而TCP长连接的保活功能主要为服务器应用提供。如果客户端已经消失而连接未断开,则会使得服务器上保留一个半开放的连接,而服务器又在等待来自客户端的数据,此时服务器将永远等待客户端的数据。保活功能就是试图在服务端器端检测到这种半开放的连接。也因为短连接、长连接的实现在HTTP之外,与HTTP无关,从HTTP自身来看,HTTP依然是无连接的

Keep Alive

在HTTP/1.1之前的协议中,每一次通信就会连接和断开一次TCP链接。

在每一次的请求和响应都是一次完整的TCP连接的建立和断开,TCP的握手和挥手的开销对于频繁的通信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持久连接。也就是keep alive.

这样做的优点:

  1. 减少TCP握手和挥手的开销
  2. 减轻了服务器的负载
    你以为做就完美了吗?其实不然,每一次通信都需要HTTP响应,才能发送下一个包,这样效率岂不是很慢。所以就引入了管线化技术。

从HTTP/1.1到HTTP/2

HTTP/1.1:pipelining 管线化

持久连接使得多数请求以管线化(pipelining)方式发送成为可能。从前发送请求后需等待并收到响应,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管线化技术出现后,不用等待响应亦可直接发送下一个请求

HTTP/1.1时期,持久连接(长连接)的弊端被提出 —— HOLB(Head of Line Blocking)即持久连接下一个连接中的请求仍然是串行的,如果某个请求出现网络阻塞等问题,会导致同一条连接上的后续请求被阻塞

因此,HTTP/1.1中提出了pipelining概念,即客户端可以在一个请求发送完成后不等待响应便直接发起第二个请求,服务端在返回响应时会按请求到达的顺序依次返回,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延迟。然而pipelining并没有解决HOLB的问题,因为响应依然是串行返回的,pipelining也因此没有被广泛接受。

所以现代浏览器默认是不开启 HTTP Pipelining 的。

HTTP/2:multiplexing ( HTTP2 都是在 HTTPS 上实现的)

multiplexing即多路复用,连接共享,在SPDY中提出,同时也在HTTP/2中实现。multiplexing技术能够让多个请求和响应的传输完全混杂在一起进行,通过streamId来互相区别。这彻底解决了HOLB问题,同时还允许给每个请求设置优先级,服务端会先响应优先级高的请求。

pipelining和multiplexing的对比,如图:

HTTP的长连接和WebSocket的长连接

  • HTTP的长连接:HTTP/1.1通过使用Connection:keep-alive进行长连接。在一次 TCP 连接中可以完成多个 HTTP 请求,但是对每个请求仍然要单独发 header,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这种长连接是一种“伪链接”,而且只能由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端响应

  • WebSocket的长连接,是一个全双工的连接,可由服务端主动发起信息。长连接第一次TCP链路建立之后,后续数据可以双方都进行发送,不需要发送请求头。

1
2
HTTP/1.1中双方并没有建立正真的连接会话,服务端可以在任何一次请求完成后关闭。
WebSocket 它本身就规定了是正真的、双工的长连接,两边都必须要维持住连接的状态。

常见问题

怎样判断一个请求是否结束?

在同一条TCP上产生了多次 HTTP 请求,怎样判断前一个请求的结束

Content-length : 1024 , 发送一个请求的时候,Server 端会携带响应数据的大小,通过 Content-length 来标识,客户端可以根据所接受数据的字节数是否到达 Content-length 的值,到达了就说明全部接受完毕,既 HTTP 请求结束

还有一种情况, 当使用 POST 端进行请求的时候 , 往往 Server 端需要多次响应来返回给客户端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 HTTP 响应报文当中的头部字段叫 chunked 来判断请求是否结束,当有多个块通过 HTTP 的 TCP连接传输给客户端的时候,每一个报文都会带有chunked 这个字段, 最后一个块会带有一个空 chunked,这样就可以判断前一个网络请求是否结束了.

参考

  1. 如何理解HTTP的无连接、短连接、长连接